专家解读何为女性腺性膀胱炎

时间:2016-1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专家解读:何为女性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腺性增生病变,其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有关。目前对腺性膀胱炎的病因有两种解释。

  ①正常尿道上皮化生说:研究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正常膀胱黏膜受到炎症、结石、异物、留置导尿管等慢性刺激,黏膜上皮增生易形成Brunn’s巢。该上皮巢由分化很好的移行上皮组成,中心为表层移行上皮,基底膜和结缔组织包绕于上皮巢周围。上皮巢中心可液化形成空腔,如内含清亮液体,即为囊性膀胱炎;如空腔中心化生为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在膀胱固有层内形成多数黏液腺样结构,即为腺性膀胱炎。囊性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是同一病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或不同的程度。

  ②胚胎起源说:有人提出膀胱内腺体可能是由直肠与尿生殖窦分离时存留在膀胱内的内胚层细胞继续发展形成。

  临床表现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炎性病变,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排尿淋漓、尿道口不适、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耻骨区疼痛等,可出现腰酸、腰胀等不适症状。尤其在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对本病作进一步检查,必要时行膀胱镜检查加组织活检。女性患者可能伴有尿道肉阜,男性患者可能伴有前列腺增生等。尿常规检查可有正常和各种不同的异常表现,如白细胞十~十十十、红细胞十~十十等。

  临床诊断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膀胱镜检和病理学检查。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肿瘤关系密切,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的上皮细胞巢和囊肿是癌前病变,最常见的是发展为膀胱腺癌,因此,对本病患者应严密随访,定期行膀胱镜检,如出现瘤样增生,应高度怀疑恶变。

  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开口周围。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是尿流动力的着力点,无黏膜下层,位置固定,缺乏其他部位的收缩随意性;②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开口周围是膀胱炎症的高发区域;③尿液中化学成分刺激。

  腺性膀胱炎根据病变形态可分为:①滤泡样水肿型,表现为片状浸润型的滤泡状水肿隆起或绒毛样增生,临床上以此型为常见;②乳头状瘤样型,表现为带蒂的乳头状物,黏膜充血,水肿,容易误诊为乳头状瘤;③慢性炎症型,表现为局部黏膜粗糙,血管纹理增多;④黏膜无显著改变型,黏膜大致正常,随机活检时发现,此型较易漏诊。

  治疗

  腺性膀胱炎有多种治疗方法,主要有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激光烧灼术、卡介苗、丝裂霉素及其他抗癌药物膀胱灌注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笔者认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手术成熟,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对患者创伤小,可反复操作,安全性高。经尿道电切术时注意在病变部位的黏膜电灼时要反复2~3次,烧灼彻底,靠近输尿管口的病变可采用电切至浅肌层,防止出现输尿管口狭窄,术中止血要彻底,防止继发出血。术时注意在电切时切割不宜过深,防止膀胱穿孔及损伤盆腔大血管,特别在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创面裸露引起尿液刺激使膀胱不稳定导致尿频、尿急血尿等不适。电切时膀胱不宜过多充盈,一般充盈50~ml,过多充盈膀胱易变薄、易穿孔。并发尿道肉阜者行尿道肉阜切除术,并发膀胱颈部抬高者行膀胱颈部电切术,并发膀胱结石者同时行大力钳碎石,并发前列腺增生者行TUVP术,并发尿道狭窄者行尿道扩张术。而采取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黏膜剥脱术等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且仍存在术后腺性膀胱炎再复发的可能,目前多不采用。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它包括病因治疗和膀胱内局部病变的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本病与膀胱黏膜慢性刺激有关,治疗之所以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仅注意了“腺性膀胱炎”这一病理诊断,而没有进一步搞清楚病因。治疗往往是针对病理诊断而没有针对病因。多数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继发性病理改变,其后面可能隐藏着许多病因,不为人们注意。只有针对病因,消除慢性刺激因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首先应消除病因如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因素,单纯抗感染治疗往往疗效不理想。女性患者应注意有无尿道肉阜、处女膜伞、尿道外口畸形等。

  我科诸靖宇教授等在对经膀胱镜活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48例患者作尿动力学检查,发现8.3%(39/48)的患者最大尿道压及关闭压增加,膀胱尿道镜检查83.3%(40/48)的患者发现膀胱颈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及滤泡形成,膀胱内病变及膀胱颈尿道病变同时存在的患者尿道压力明显高于单纯膀胱内病变患者,充分说明下尿路存在明显的病变,要给予相应的治疗,以降低复发率。同时给予a-受体阻滞剂治疗尿道内括约肌痉挛。a-受体阻滞剂只能治疗内括约肌痉挛,不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及盆底肌肉痉挛,这也是有一部分腺性膀胱炎患者难以彻底治愈的原因之一。外括约肌痉挛的拮抗剂如安定一类药物,其治疗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要想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必要时应采用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减少复发的重要原则。

  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诸靖宇副主任医师提醒,经病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应积极采用电切或电灼术清除病灶,术后用丝裂毒素,阿毒素及羟基喜树碱等定期作膀胱内灌注治疗,既可清除残留病灶,又可以预防复发及恶变。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不同于移行细胞癌,不存在异常的核酸合成和核分裂象,膀胱灌注治疗往往增加患者的排尿刺激症状和经济负担。因此,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应酌情而定。

  疗效判断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尿道膀胱镜复查加粘膜正常。

  好转:术后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偶而有尿路刺激症,尿常规偶有血尿,膀胱镜复查粘膜无明显异常。

无效:症状无改善,后膀胱复查或检查仍有腺性腺膀炎病变。

  复发:术后3个月镜检加活检无异常,但6个月后复查发现腺性腺膀炎。

  









































哪家白癜风能彻底治愈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esiio.com/hlbk/15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