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吴岚,中国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健康与转化医学分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肾脏病和血液净化分会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从医27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擅长老年肾脏病和风湿病的诊治及老年人预防保健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课题七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 辽沈晚报《花样夕阳》3月26日专版 一般来说,在老年阶段肾脏会受到衰老和疾病的双重影响。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肾的结构和功能减退,自我稳定机能被削弱,对内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容易受到损伤,另一方面,老龄易患的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骨髓瘤等也是造成老年肾功能进一步减退的原因。这里就老年人肾脏的改变、特点和注意事项做如下介绍,旨在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肾脏功能的意识。 老年人在用药 方面应注意什么 肾脏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泄的重要途径。同一药物、同样剂量,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所体现的不良反应是青年人的2-3倍,合理用药对保护老年人的肾功能极为重要。因此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甙类的庆大霉素、二性霉素B等; 由肾脏排泄药物应减量使用,如洋地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尿常规、肾功能及有关指标。 及时发现药物的副作用:如用利尿剂的老年人易发生低钠血症和/或低钾血症,表现为头晕乏力、体位性低血压,严重者可导致意识障碍或心律紊乱。利尿剂还可加重高尿酸血症,引起痛风发作、尿路梗阻等,因此老年人不可在家随意应用利尿剂,必须应用时,要遵医嘱且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又如,许多药物(常用镇痛药,磺胺类、青霉素类等)可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进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有些老年人常年应用镇痛药,一定要减量或停药,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发烧、皮疹等表现,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减少用药种类: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因此自己不能滥加药,针对主要疾病治疗将用药种类减少到最低水平,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A 水肿是肾脏病最常见症状 肾脏病水肿多从面部、眼睑开始,而后下肢、后背,严重者有胸水、腹水。水肿发生时常伴有尿少和体重增加。一旦水肿,应注意限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少水钠潴留而加重水肿。 B 尿量变化 正常人一般每昼夜(24小时)尿量为-毫升。 少尿和无尿:每昼夜尿量少于毫升称为少尿,可见于脱水、休克、心力衰竭等肾前性因素外,还见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和严重脱水、高烧、休克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每昼夜尿量少于毫升称为无尿,多见于严重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完全性肾后性梗阻等。 多尿:有些病人因肾脏重吸收功能障碍,表现为多尿,尤其是夜尿增多。每昼夜尿量超过毫升为多尿,除大量饮水、服用利尿剂和精神性多尿等生理情况外,可见于急性肾衰多尿期、小管-间质病变、糖尿病、尿崩症等病。 夜尿:正常人夜间排尿0-2次,尿量相当于总尿量的1/4-1/3。若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多,则称为夜尿多。 另外,肾脏病人也可有血尿,大量血尿多见于肾结石、肾结核和肿瘤等。尿频、尿急、尿痛总称为尿路刺激症,常见于泌尿系感染,感染严重者还会出现怕冷、发烧、腰痛。有些病人尿中泡沫增多,可能是尿中有大量蛋白尿,应进一步检查。 C 高血压 肾脏病人常合并血压升高,因此凡有高血压病人应检查尿,注意是否由肾病引起的高血压,即肾性高血压,以便和原发性高血压相鉴别。 D 尿潴留和尿失禁 各种原因如男性前列腺肥大和女性膀胱颈梗阻均可以引起尿潴留;老年人因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或尿路感染,或药物等因素常导致尿失禁的发生。 E 腰痛 间断发生剧烈腰痛称为“肾绞痛”,常沿侧腹部向会阴部放射,伴有冷汗淋漓、血尿,多见于尿路结石如肾盂、输尿管结石。大部分肾脏病人可出现肾区隐隐钝痛或不适感。若腰痛伴有发烧及肾区扣击痛,应检查尿常规、中段尿培养等以判断有无肾盂肾炎。 F 贫血 肾脏病人到后期常可出现贫血,甚至鼻衄、尿血、便血等,常被误认为血液系统疾病而就诊血液科。 G 其它 肾脏病人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误以为肠胃病去就医。亦有病人感到疲乏无力、萎靡不振和头痛头晕等。但有些肾脏病人可以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它病变就诊时才被发现。 老年人肾脏有哪些改变 老年肾脏形态学改变 40岁以后肾脏逐渐萎缩,重量减轻,至80-90岁重量减少20%-30%,体积较20岁减少20%-40%。 老年肾脏的组织学改变 1.肾小球:随着年龄增加,肾小球的数量逐渐减少,硬化的肾小球逐渐增多,年轻人仅有1%的肾小球硬化,而到80岁时硬化的肾小球可达10%以上,导致功能健全的肾小球减少,从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 2.肾小管:肾小管萎缩、细胞退行性变,远曲小管的管腔扩张,有较多憩室或囊肿形成。憩室可能是尿路感染的发源地,也可能与单纯性肾囊肿的前身有关,据尸解数据显示,50岁以上者近半数有一个或多个单纯性肾囊肿。 3.肾血管:70岁以上血压正常的老年人出现了类似年轻人高血压病的血管改变,血管内膜增厚及轻度“玻璃样变”,可同时存在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肾脏的功能学改变 1.肾血流:肾血流从40岁以后进行性减少,每10年约下降10%,至90岁时仅为年轻人的一半。 2.肾小球滤过率:40岁后肾小球滤过率每10年约下降10%,还有一些指标,如血肌酐、血尿素氮等也可间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3.肾小管功能:老人肾小管功能变化较肾小球功能变化出现的早且明显。 正常人水喝多了尿就多,不饮水尿就少,但老年人由于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的异常,不能通过调节尿量生成的多少来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再加上老年人口渴感觉迟钝,因而既易发生脱水又易补液过多而致水潴留、水肿或心衰。由于酸化功能异常,老年人易发生酸中毒,会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4.内分泌功能:老年肾的α-羟化酶活力下降,导致活性D3的生成明显减少,钙吸收不足,骨质丢失,而致骨质疏松、代谢性骨病及病理性骨折。同时因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肾素的异常,易出现肾性贫血和高血压等。 老年人保护肾脏应注意哪些问题 肾组织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当肾脏受到严重损伤时,其储备能力会明显下降,后果就严重了。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肾脏,平时需注意如下问题: 及时发现和治疗诱发肾脏损害的疾病:发生咽喉炎、扁桃腺炎等疾病需及时彻底治疗,遵医嘱,必要时应用抗菌素治疗,若患这些病1-2周后发现眼睑或面部浮肿,应立即化验尿,并追踪尿的变化。 注意全身疾病对肾脏的损害: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结缔组织疾病等,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定期做体检、测量血压、体重,检查尿量和尿常规、肾功能、血糖等,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达标,早期发现肾损害,早期治疗。 慎重用药:未经医生处方不要乱服药,尤其抗菌素、止痛剂的使用要遵医嘱,也不要乱吃草药偏方,贻误了治疗时机,损害了肾脏。 适量多喝水不憋尿: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尤其有尿失禁的老年人。另外,多喝水尿路不易感染,亦不易患结石。避免长年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 特殊人群:老年男性患有前列腺肥大排尿不畅者,要注意尿潴留的发生; 有尿失禁者平日应加强盆底肌的收缩锻炼。 注意保暖:勿受凉,及时增添衣服。避免接触易感人群,预防感冒和感染。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爽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