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南昌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tslf/150821/4683498.html 一、急性胃炎 1.概念: 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 2.病因: 药物(NSAID、抗肿瘤药物)、应激、乙醇、创伤和物理因素、十二指肠-胃反流、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肝性、肝前性门静脉高压导致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Curling溃疡:严重烧伤所致的急性胃黏膜病变。(记忆技巧:Curling英文意思为头发的卷曲,因烧伤导致头发卷曲,导致Curling溃疡) Cush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急性胃黏膜病变。 3.表现: (1)常见症状:上腹痛、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重症患者:呕血、黑粪、脱水、酸中毒或休克等; (3)轻症患者: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4)门脉高压性胃病:门脉高压、慢性肝病的症状与体征。 (5)胃镜:可确诊,弥漫分布的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以浅表溃疡为特征。应激性溃疡以胃体、胃底为主,非甾体抗炎药或乙醇以胃窦为主。 4.治疗: 治疗原发病;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 二、慢性胃炎 1.概念: 慢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型胃炎A+多灶萎缩性胃炎B)+特殊类型 2.病因: HP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自身免疫、年龄因素和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等。 3.表现: (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2)胃镜检查+活检为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出血斑、黏膜水肿、渗出等; 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红白相间、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变平甚至消失; 萎缩性胃炎伴增生:可见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4.治疗: (1)对因治疗:幽门螺杆菌治疗(3联疗法)、十二指肠-胃反流(促胃动力)、自身免疫(糖皮质激素)、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复合维生素)。 (2)对症治疗:抑酸、保护胃黏膜、恶性贫血需终身注射维生素B12。 (3)癌前状态: ①口服塞来昔布对胃黏膜重度炎症、肠化、萎缩及异型增生的逆转有一定益处,也可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含硒食物等。 ②对药物不能逆转的局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在确定无淋巴结转移时,宜行预防性手术,目前多采用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 ③伴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5.鉴别 6.历年真题: (1)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最密切的疾病是: A慢性胃炎 B急性胃炎 C胃癌 D胃食管反流病 E功能性消化不良 答案:A (2)男,55岁。慢性胃炎病史30年,近期体检发现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检查:角切迹处可见直径0.5cm的粗糙不平黏膜。超生胃镜示病变位于黏膜内。病理诊断重度异型增生,最适宜的治疗是: A根除幽门螺杆菌 B病灶局部切除术 C化疗 D生物治疗 E胃大部切除 答案:B 三、胃癌 1.病因: 地域环境、饮食生活因素、HP、慢性疾患和癌前病变、遗传和基因。 胃溃疡:<1%的胃溃疡可恶变为癌; 胃息肉:腺瘤性息肉(恶变率10%~20%,特别是>2cm者),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恶变少;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肠上皮化生或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可发生癌变; 残胃癌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重度者癌变率75%~80%。 2.病理: 好发于胃窦部 (1)早期胃癌:病变累及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病灶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微小胃癌<0.5cm;小胃癌0.6~1.0cm。 I型:隆起型; II型:浅表型; III型:凹陷型。 (2)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超过黏膜下层。 I型:息肉型,肿块型; II型:溃疡局限型; III型:浸润溃疡型; IV型:弥漫浸润型:皮革胃,恶性程度极高,发生转移早。 (3)转移 淋巴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途径,Virchow淋巴结(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直接浸润: 血行转移:肝转移最常见; 腹膜种植:Krukenberg瘤。 3.表现: (1)早期无明显症状,进展期最常见疼痛与体重减轻。 (2)最有效检查方法为胃镜。 4.治疗: (1)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切除距肿瘤肉眼边缘5cm以上)+姑息性手术(治疗胃癌导致的梗阻、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5.历年真题 (1)男,51岁。上腹部胀痛8个月,突发剧痛2小时。消瘦、贫血貌,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1.8cm*1.5cm。质硬,全腹肌紧张,上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腹部X线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下一步治疗最合理的术式为: A胃空肠吻合术 B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C胃造瘘术 D穿孔修补术 E胃癌根治术 答案:B ========丁香园执考助手======== =====o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