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预约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ews.html 年5月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上颁布了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诊断标准,包括①功能性胃肠病——肠-脑轴互动异常;②功能性胃肠病的多维临床资料剖析;③常见消化系统症状的诊疗原则;④功能性胃肠病——用于基层医疗和非消化科临床医生;⑤儿童功能性胃肠病——肠-脑轴互动异常;⑥给研究者、临床医生的诊断调查问卷和表格。其中,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功能性食管疾病(functionalesophagealdisorders)和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functionalgastroduodenaldisorders)。本文主要针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治疗标准的更新与应用做一阐述。 功能性食管疾病 在罗马Ⅳ诊断标准的功能性食管疾病部分,其排除标准在对食管疾病全新阐述的基础上做了更具体的修订,如排除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结构性食管运动障碍等疾病。现在的排除标准不包括无效食管运动,因为这些运动表现形式可以在无症状的人群中出现,而且似乎成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内脏高敏感的次要症状。如食管胃交界处(EGJ)运动障碍等因食道机械梗阻引起的症状应在内镜、超声、影像下严格排除鉴别。另一个修订点是对GERD的定义有了更多限制性的描述,这表明在功能性疾病中生理性反流敏感的意义值得探讨。尽管诸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抑酸剂可缓解生理性反流敏感患者的反流症状,但目前内脏高敏感和敏化机制的研究表明这些症状是功能性障碍引起的。罗马Ⅳ认为,糜烂性食管炎是由于过多胃酸暴露引起的,功能性烧心则是由内脏高敏性引起的,而非糜烂性反流病和反流高敏感是介于糜烂性食管炎和功能性烧心之间的疾病。在无pH监测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情况下,PPI试验可作为诊断患者反流与否的次要方法。在功能性烧心和反流高敏感中,内脏高敏感是个潜在的融合性的病理生理学概念。 罗马Ⅳ诊断标准中功能性食管疾病包括功能性胸痛、功能性烧心、反流高敏感、癔球症、功能性吞咽困难。其中,反流高敏感是新添加到罗马Ⅳ中的。 功能性胸痛 在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功能性胸痛的定义为推测源自食管的功能性胸痛。虽然之前的大多数研究都将非心源性胸痛(NCCP)视为功能性胸痛的假定代表,但在罗马Ⅳ诊断标准中,功能性胸痛并不等同于NCCP。除了单纯的功能性胸痛外,NCCP还应包括其他食管疾病,如GERD、食管运动障碍等。在罗马Ⅳ诊断标准中,功能性胸痛的频率是每周至少一次,诊断还应排除其他食管疾病,如GERD、EoE和诸如贲门失弛缓症、EGJ运动障碍、弥漫性食管痉挛及胡桃夹食管等食管神经肌肉或结构异常性疾病。 功能性烧心 酸敏感性食管在罗马Ⅱ诊断标准中属于功能性烧心,在罗马Ⅲ诊断标准中被认为是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一部分,但在罗马Ⅳ诊断标准中被定义为独立的新疾病,即反流高敏感,而真正的功能性烧心的定义进一步严格化。即明确没有证据能证明是GERD、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且对诸如PPI或钾竞争酸阻滞剂这样的抑酸药效果不佳等。功能性烧心的诊断标准为症状出现至少每周两次,PPI无法缓解,而且要排除GERD、EoE、食管运动障碍等疾病。 反流高敏感 在罗马Ⅲ的功能性食管疾病标准中,非糜烂性反流病的延伸定义有一些争议,包括正常胃酸暴露下的食管,却有明显与酸相关的反流症状,所以罗马委员会在非糜烂性反流病和功能性烧心之间新增了一个疾病——反流高敏感。反流高敏感生成的机制主要是内脏敏感性增强,这种症状与反流的关系更多,尽管这种反流是生理性的。该疾病特点与功能性烧心相似,可能包括的食管黏膜组织学变化有细胞间隙扩大、基底细胞厚度、乳头状延伸等。 癔球症 癔球症的特点是在食管无结构异常的前提下,咽喉区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的无痛性团块或异物感。这些症状发生在两餐之间,无吞咽困难或吞咽痛,无食管酸反流引起该症状的证据,也无食管入口斑(先天性的异位胃黏膜)等表现。在罗马Ⅳ诊断标准中删除了“无食管入口斑”的说法,可能是因为虽然食管胃黏膜异位与癔球症的关系尚不明确,但二者的关联不能被明确排除。此外,内镜下的口咽部评估也被提议纳入诊断标准中。 功能性吞咽困难 功能性吞咽困难是一种不正常的食团通过食管的感觉,且并不能从食管的结构、黏膜或动力障碍来解释这个症状。罗马Ⅳ诊断标准中功能性吞咽困难的诊断标准表明,即使没有明显的结构损伤和动力障碍也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这些可能与异常的食团运动有关,并最终导致吞咽困难。 尽管功能性食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