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有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有排便不尽感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少、粪便干硬不易排出和排便不尽感。 有研究发现,欧洲和大洋洲便秘的平均患病率为15.3%,北美成人便秘的患病率为2%—27%,其中美国约为15%。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便秘比率高达15%—20%,其中大部分为功能性便秘,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患病率随年龄而逐渐增高,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38.21%。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生活质量;且在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症时便秘甚至可能导致生命意外;部分便秘还易引发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 国际上功能性便秘的诊断:(1)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应包括以下2个或以上症状: ①排便费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②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③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④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⑤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⑥排便少于每周3次。 (2)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 (3)诊断肠激惹综合征的条件不充分。 便秘常见的表现:1、便意少,便次也少 2、排便艰难,费力 3、排便不畅: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排便不畅 4、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后症状缓解 便秘的治疗:1、一般治疗:加强排便的生理教育,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及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应增加活动。 2、药物治疗:选用适当的通便药物。选择药物应以少有毒、副作用及药物依赖为原则,常选用的如膨松剂(如麦麸、欧车前等)和渗透性通便剂(如福松、杜秘克)。研究显示福松对增加排便次数和改善粪便性状疗效均称好。还可加用促动力剂,如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等。对粪便嵌塞的患者,清洁灌肠一次或结合短期使用刺激性泻剂以解除嵌塞。解除后,再选用膨松剂或渗透性药物,保持排便通畅。需要注意的是,对慢性便秘患者,应避免长期应用或滥用刺激性泻剂。开塞露和甘油栓有软化粪便和刺激排便的作用。复方角菜脂酸能对治疗痔源性便秘有效。 3.心理疗法与生物反馈:中、重度的便秘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的表现,一般予认知治疗,以消除紧张情绪。生物反馈疗法适用于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4.外科治疗:如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后仍收效不大,且各种特殊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可考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的适应证包括继发性巨结肠、部分结肠冗长、结肠无力、重度的直肠前膨出症、直肠内套叠、直肠粘膜内脱垂等。但应注意有无严重的心理障碍,有无结肠以外的消化道异常,术前需要进行预测疗效。 看了这么多,不如投个票,看看您是否存在功能性便秘吧。 |